当我焦虑或者迷茫的时候,我会去看会儿书,我始终认为只有看书的时候,我才会遗忘掉那些焦虑和迷茫,然后引申出一个问题,看书的意义是什么?
我开始审视自己,为什么只会在焦虑或迷茫这种特定情况下,才会去看书?其实我就是想在书中找到答案,看书的时候,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带进去,仿佛主人公就是自己,会体验到不同的人生,希望能在书中找到答案,希望作者的智慧能带我走出迷雾的森林,让一丝阳光照进来,让我不再烦恼。
看书到底赋予了我们什么?
对某个东西有一个基本的认识。
想学习理财,我特意去看了《穷爸爸富爸爸》,《小狗钱钱》和钉大的《指数基金投资指南》,看完之后,我突然意识到“怎么感觉好像忘了很多东西”,然后当我尝试去买基金的时候,咦?书中的一些概念突然从我脑子窜出来了,我应该怎么去看行业基,应该采取怎样的定投法,看书的意义体现出来了,它能让我在选择基金的时候,不会去乱选,减少损失,哈哈,虽然现在我的基金还是亏的。。。但是和“时间做朋友嘛”,往远了去看~
提高认知
《穷爸爸与富爸爸》里的一个案例,让我第一次体会到认知的提升,案例大概是这样的,穷爸爸因为买不起房子一直很烦恼,时常告诉自己,“自己肯定买不起房子”,但是富爸爸会去这么思考,“我要怎样才能买得起房子?”,这种疑问式的思考方式,很容易让人进一步地去思考下去,说不定有所行动,最后就能成功买得起房子,然而穷爸爸的肯定式思考方式,所以大概率不会有所行动。如果不去看这本,那么我可能永远不会这么去思考事物。
书中的知识是有滞后性的
看完一本书,你并不能马上就成长了,而且经历了一本,十本,一百本的阅读量之后,加上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与思考,渐渐地影响了你,这就像并不是哪一碗饭使你长成一米八的大个,而是从小到大日积月累的结果。虽然我们会忘了我们吃掉的大多数饭,但是我确切的知道它们都长成了我的骨骼,成为了我的血液。
感觉读书和人生是相互的,不了解人生就读不懂书,不去读书又不理解人生。也不知道自己干啥写这玩意儿?大概就是长期没更新了吧?更新下,哈哈。
最后“愿我们仰望星空,脚踏实地,月亮和六便士皆可得,从此人生再无烦恼”